近日,我院学生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浙江日报》就我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专业教学与行业服务一体化,全面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教育创新与实践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浙江卫视》到学院采访我院学生社会实践相关活动开展情况,浙江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也对我院积极推进“三维动态铸警魂”工程推动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介绍。我院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动和创新学校工作紧密结合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基层法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近年来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创新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构建了全面育人、文化育人、激励育人的职业素质教育新格局,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纷纷跨行业到学校招收毕业生。近年来,警察类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自08年开始,学院又被中央政法委等11部委指定为跨地区为西部培养基层人民警察的院校。
一、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确立全面育人的理念。
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是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是对传统职业人才培养理念的突破和超越。学院在办学中提出了“铸警魂、强技能、重实战”的育警思想,将忠诚教育、政治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贴近专业需求,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知识技能学习,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使职业素养在专业教学中得到巩固。同时依据警察职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德育目标,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环境中体验、感悟,使以“忠诚责任 奉献”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培育。
二、课内与课外结合,在文化中育人。
学院拓展素质教育空间,课内与课外结合,将凸显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作为提升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实现在文化中育人。一是以“警味”为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多渠道培育警魂。实现环境文化育警魂。二是实行警务化管理,“抓有形促无形”,在对学生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达到提升学生警察职业素质养成的目的。三是开展“励志”教育、举办警体技能节、开展主题辩论赛和警务应用文比赛等颇具针对性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课内功夫课外做,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
本文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