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实践

发布者:刑事司法系发布时间:2018-09-13浏览次数:973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本不是孤儿,却承受着孤儿的痛楚,更兼经济的窘迫、政策救助的空白、社会的歧视,成为了“被隐形的弱势群体”——这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这个暑期,刑事司法系的同学们在几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带着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心与温暖、了解到法律常识,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的目的,展开了“点亮心灯——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实践。


      在经服刑人员同意后,大家分组走访了不同的家庭,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和他们现阶段的监护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在尽力带给他们温暖与关爱的同时,参与的同学们也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体会。

点亮心灯

我们前往的那个家庭里其母亲犯了经济罪,判刑8年。大儿子高三,小儿子六年级,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接触也比较少。但是,通过跟小儿子和奶奶的谈话,我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我们之前想象的好很多。妈妈判刑这件事,基本上没有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太多的影响,他们跟朋友、老师相处融洽,也不会羡慕其他小朋友有那么多玩具。他们也很懂事,不会去盲目的攀比,在学校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其实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外。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成熟稳重。这也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一个地方。他们并没有因为家里的变故而自暴自弃,相反,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比较在相同年龄段时的自己,感觉很多地方并没有这些孩子优秀。

通过这次的走访调查,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服刑人员家庭以及子女的不易,也想通过这个活动,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和单位,去关心服刑人员的子女和家庭,而不是用歧视的眼光去看。

 ——监管174王逸成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此次点亮心灯社会实践,我走访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给他们送去了丝丝温暖,献出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更让我自己收获许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走访的家庭是一对姐弟,他们尽管缺少父爱,但我看到母亲眼里对孩子满满的爱意。在与他们的交谈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开朗活泼,看到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美好的憧憬。愿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愿我们能给予他们更多真切的关怀!

 ——监管171 邵欣琴


一个完整的家庭能帮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我们出生到成年的那一段历程,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但有的父母因某些原因,触犯法律,接受监狱的改造,这对未成年孩子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

我们去探访了一个未成年孩子,他从小便由奶奶照顾,父母对他没有过多的关爱,而他对父亲坐牢也是十分冷淡。他的父亲因贩卖毒品而进监狱,母亲再婚,虽然母亲会经常地回家看看孩子,但也不能弥补他内心的创伤。

他可能有点害怕陌生人,比较内向,不喜欢出去玩,我们和他聊天便很快被他结话题。但他学校成绩很好,也许明白要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倘若他的父母都在他身边,我想他应该会是另外一副模样吧

小时候便十分懂事的孩子,可能经历过一些不该在这个年纪经历的事情,让他们丢失了孩童时期的纯真。我想我们应该要更加关爱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也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监管175  吴俊杰



     这个夏天,我们共同来到了温州的一个小山村的一户人家。这个家庭由两位已至花甲的老人与两个懵懂天真的幼儿构成。

在我们与孩子外婆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的是一双老人谋生的日夜操劳,供养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力填补两个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的痛惜无奈。两岁半和三岁半,最是天真无邪的年纪,也应当是最需要父母呵护的年纪。然而妹妹却似乎对母亲这个概念全然不清,姐姐则常常在夜晚哭求母亲的怀抱。

但,法无可贷,我们纵然怜惜这双孩童,也只能对她们母亲犯的错误感到遗憾。这更让我们感受到违法犯罪者伤害的不仅是受害者与社会,更有他们所爱和爱他们的人。对于这两个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希望她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不会承担上一代犯下的过错带来的伤害。

 ——监管164赵碧宇



     违法犯罪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这对一个家庭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对于未成年子女更是伤害颇大。他们原本可以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嬉闹,却要忍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强忍对父母的思念,承受着小小年纪就要为家中经济挑起重担的责任。

本次社会实践拜访的家庭中有两位幼童,从小缺失父爱的她们,在12岁时母亲又离她们而去,幸好有一位疼她们爱她们的外婆,但是迫于经济压力,只能允许姐姐上学。在访问过程中,外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帮帮忙,让她们的妈妈早点回来。”希望两位小朋友可以坚强、快乐地成长,我相信总会迎来和母亲团聚的一天。

 ――监管164 吴嘉思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歌词中的描述,和今天我到访的这位母亲的想法一样,她很坚强,很勇敢就像拥有着一双隐形的翅膀,带着她14岁的女儿去追逐她的人生梦想。

  也许正是丈夫犯下的错误,让原本生活安逸的她担起家庭的重责。我与她面对面进行交流,当谈及女儿时的愧疚流露在脸上,但一句句心里话满是对女儿的期望与认可,她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母亲,却是最想给孩子爱的妈妈。她的女儿是一个很有想法与主见的孩子,当这位母亲透露孩子的苦衷与诉求时,我非常支持孩子的想法,并鼓励母亲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与这位母亲合理的建议。她满是感激,像找到了同路人。今年她因心中充满感恩参加公益活动,我很是赞赏与钦佩,希望她能带着我的祝福走出人生的坎。

 ——监管171 吴超



    八月三十一号,我根据学校安排去富阳看望了某服刑人员的女儿。拿到信息的时候我有一点的怔忪,他的女儿已经是高三生了,回想自己将要成年的年纪,多少有些叛逆和任性,而她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父亲入狱而变得一直小心翼翼,如林黛玉一般有着寄人篱下的谨慎。她可能不愿意我们去触及她的伤口吧。

果不其然,我们前天联系好她的扶养人——她的大伯,原本同意的慰问,由于当事人她自己的抗拒,我们也未能交流,只好在她的大伯车内对其情况做了一些了解。我们了解到她性格内向,受了委屈几乎不会和家里人讲,也从未邀请过同学到“她家”玩,心里最依赖的是自己的堂姐,她的内心从小到大一直都因为父亲的犯罪入狱而自卑。

这次的实践未见着本人,虽不能算很彻底,但我们还是了解到了她的心理,而之前的监概论课上也有过探讨,我想她的自卑,她的怨气绝对不是她一个人的,许许多多的服刑人员的子女都有这样的心理问题因为父亲或母亲的入狱,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让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活,这份小心翼翼不仅是要防着不被自己同学看不起,也要顾及自己的扶养人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压力会变大,心理压力更是如此。

 ——监管173 楼夏楠


      这一次同学们的感受是全新的,也是深刻的。对于未来的监狱人民警察而言,这些体会也是珍贵的,能够促进大家成长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生,犯下过错者固然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辜者也不该担负不属于他们的责难。对于服刑成员未成年子女而言,困难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缺乏,更有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他们内心的自卑——但这些并不是他们理应承受的。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为他们带去关爱,更呼吁社会能给予他们更多温暖。